以往我国建筑行业过于追求速度,忽视了工程管理工作,并且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,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严重受限。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通常都是在户外进行,外界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多,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,一旦管理不到位,就会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为了有效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,建筑单位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。
—1—
精细化管理的概念
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理论、管理思想、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。精细化管理所占用的资源比较少,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管理成本,其本质是以精细化的方式落实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目标,使其全面贯彻到企业的日常发展中,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,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。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融入精细化管理体系,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,其目标是全方位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,避免管理中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,从而加快施工进度。
—2—
建筑工程管理中
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意义
▌1. 减少成本投入
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,可以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、设备的使用情况,进而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。另外,精细化管理还可以详细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,为其合理分现分配工作,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所提高,同时可以对人、物进行有效管理,对资源加以合理利用,避免浪费,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。
▌2. 保证工程质量
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制定科学、合理的施工方案,依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,同时对施工方案予以优化,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,减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▌3. 优化施工方案
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下,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不明确,无法高效完成工作。同时由于管理不足,施工人员未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,或是难以端正工作态度,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明显降低。然而通过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施工人员全方位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,并且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对应的负责人,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,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。
▌4. 保障经济效益
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,建筑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,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制度以及施工流程,合理应用新技术、新材料,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。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,不仅能够完善当前的管理措施,还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。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前预测事故,并依照预测提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范措施,即使发生安全事故,也可以降低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,保障各方面的经济效益。
—3—
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
▌1. 工程建设存在隐患
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,存在很多安全隐患,因此在管理时要着重对问题进行科学处理,如建筑材料、施工工具等。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往往比较混乱,所以会极易发生建筑材料丢失或者随意摆放施工工具等现象,从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。如果建筑材料没有投入使用时就发生破损,并且工作人员在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将已经损坏的材料投入到工程中,则会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明显降低。
▌2. 对监管工作不重视
目前,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,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方案,导致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。再加上大部分建筑单位对于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,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择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,造成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严重问题。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,能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,同时监管人员可详细划分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工作任务,并提前做好该环节的应急预案,确保工程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开展。但事实上,部分建设单位虽然已经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,但在工作过程中仍旧应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,且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本身缺少一定的专业素养,难以顺利开展精细化管理工。





